• 论越剧的民间文化基因

    一个剧种,尤其是一个比较成熟的剧种,可以视作有生命的活体。它从无到有,从小到大,呈现为一个动态的不断演变、不断发展的过程。   越剧从其前身——曲艺形态的叙述体的唱书,到初具戏曲形态的代言体的“小歌班”,是一次质的飞跃;从简陋的“小歌班”到“绍兴文戏”,具备了板腔体戏曲的基本特征;女班的出现和崛起,

    查看详情
  • 浅谈越剧艺术的个性特色

    查看详情
  • 从梅兰芳到袁雪芬

    从梅兰芳到袁雪芬 ——略论戏曲的戏剧观的嬗变 宋光祖   以京剧为代表的中国戏曲,具有综合性、虚拟性和程式性等演剧特征,至本世纪二三十年代“四大名旦”光照剧坛之时,戏曲演剧特征臻于极致。就艺术思想而言,戏曲演剧特征体现了一种写意戏剧观——黄佐临称之为梅兰芳戏剧观。   写意演剧体系有着美妙的艺术形式和艺术方法,原是生动活泼富于生命力的,但是当它完善了,也就凝固了,难免产生形式主义的弊端,拉开了与生活的距离,处于社会急剧变革的时期尤其如此。

    查看详情
  • 谈谈越剧的传承

    在2007年和2008年之交,有两条越剧方面的信息大家想必都听到过了:一是越剧经典《红楼梦》拍成了两个版本的电影:郑国凤、王志萍主演的徐、王版和赵志刚、方亚芬主演的尹、袁版。电影在上海公映后,观众争相观看,上座率奇高;二是上海越剧院复排了经典名剧《西厢记》,由方亚芬、钱惠丽、张咏梅、吴群主演,并作为春节贺岁剧公演。

    查看详情
  • 重视剧种的理论建设

    重视剧种的理论建设 高义龙   近两年常听袁雪芬同志谈起一个问题:要重视剧种的理论建设。她认为,我们戏曲存在着一个尖锐的矛盾:一方面实践有丰富的经验、丰硕的成果,另一方面戏曲理论却非常贫乏,因此实践往往陷入盲目性。这种状况已严重阻碍着事业的发展。

    查看详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