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会演与戏剧节
1950年春,上海市军管会文艺处举办“上海市戏曲改造运动春节演唱竞赛”,有22家越剧团的22出剧目参加,经评选,获奖如下表:
获奖等级  | 获奖剧目  | 演出剧团  | 演出场所  | 
荣誉奖  | 万户更新  | 东 山  | 丽 都  | 
一等奖  | 袁世凯  | 玉 兰  | 明 星  | 
一等奖  | 喜洋洋  | 永 乐  | 大世界  | 
二等奖  | 豹子头林冲  | 复 兴  | 海 光  | 
二等奖  | 火烧华家庄  | 新 光  | 芷 江  | 
二等奖  | 踏上新生路  | 民 光  | 新 都  | 
二等奖  | 碧海丹心  | 春 光  | 国 光  | 
二等奖  | 九件衣  | 新 光  | 沪 东  | 
二等奖  | 血 债  | 青 春  | 正 国  | 
二等奖  | 九件衣  | 艳 月  | 三 星  | 
三等奖  | 郎才女貌  | 少 壮  | 龙 门  | 
三等奖  | 渔樵耕读  | 云 麟  | 光 明  | 
三等奖  | 大家喜欢  | 群 众  | 西 海  | 
三等奖  | 野猪林  | 新 乐  | 国 民  | 
三等奖  | 还金镯  | 联 谊  | 宝 兴  | 
三等奖  | 仁义缘  | 群 义  | 河 北  | 
1951年春,上海市文化局举办“1951年春节戏曲演唱竞赛。”越剧获奖如下表:
获奖等级  | 获奖剧目  | 演出剧团  | 
一等奖  | 彩虹万里  | 合 作  | 
一等奖  | 喜临门  | 红 升  | 
一等奖  | 荡寇志  | 东 山  | 
一等奖  | 五毒锤  | 永 乐  | 
一等奖  | 雪里红  | 青 年  | 
二等奖  | 碧玉宝马  | 少 壮  | 
二等奖  | 金玉鉴  | 光 明  | 
二等奖  | 宋楚烽火  | 协 义  | 
二等奖  | 一贯道  | 群 立  | 
三等奖  | 壮志凌云  | 大 众  | 
三等奖  | 寨上呼声  | 同 心  | 
三等奖  | 红花处处开  | 芳 华  | 
三等奖  | 民族英雄  | 新 声  | 
三等奖  | 巾帼英雄  | 荣 福  | 
三等奖  | 双枪陆文龙  | 光 华  | 
三等奖  | 文天祥  | 艺 华  | 
三等奖  | 为国光荣  | 红 星  | 
1952年冬,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在北京举行“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”,越剧获奖情况如下:
《梁山伯与祝英台》(华东越剧实验剧团演出)
剧本奖、演出一等奖、音乐创作奖、舞美设计奖。
《西厢记》(中央军委总政文工团越剧队演出)
剧本奖。
《白蛇传》(华东越剧实验剧团参加展览演出)
个人获奖:
荣誉奖,袁雪芬;
演员一等奖,范瑞娟、傅全香、徐玉兰;
演员二等奖,王文娟、张桂凤;
演员三等奖,吴小楼、吕瑞英、金采风;
奖状,刘如曾。
1954年秋,华东行政委员会在沪举办“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”,越剧获奖情况如下:
《西厢记》(华东戏曲研究院代表团演出)
剧本一等奖(改编执笔苏雪安);
导演奖(导演黄沙、韩义、陈鹏);
优秀演出奖。
《春香传》(华东戏曲研究院代表团演出)
剧本一等奖(改编执笔庄志);
导演奖(导演洪谟、石景山);
优秀演出奖;
舞台美术奖(设计幸熙、苏石风);
音乐演出奖。
《盘夫索夫》(华东戏曲研究院代表团演出)
演出奖。
《打金枝》(华东戏曲研究院代表团演出)
演出奖;
舞台美术奖(设计幸熙、周楚江,绘景黄子希)。
《技术员来了》(华东戏曲研究院代表团演出)
演出奖。
《屈原》(上海市代表团演出)
优秀演出奖;
音乐演出奖。
《未婚妻》(浙江省代表团演出)
演出奖;
音乐改革奖。
《盘夫》(浙江省代表团演出)
演出奖。
《庵堂认母》(浙江省代表团演出)
剧本二等奖(陈静改编);
导演奖(导演陈静、姚传芗);
音乐演出奖。
个人获奖:
表演一等奖,范瑞娟、傅全香、徐玉兰、王文娟、张桂凤、吕瑞英、
金采风、尹桂芳、戚雅仙、姚水娟。
表演二等奖,陆锦花、丁赛君、陈少春、魏凤娟、陈兰芳、徐慧琴、
徐天红、商芳臣、薛 莺、陈佩卿、金宝花。
表演三等奖,钱妙花、金艳芳、筱桂芳、吕云甫、王艳霞、许金彩、
许瑞春、曹蓉芳、方海如。
音乐奖,周宝财、贺仁忠。
奖状,竹芳森、毛佩卿。
1959年,上海市文化局举办全市戏剧会演,越剧选入参加会演的剧目如下:
上海越剧院《双烈记》、《情探》一折。
合作越剧团《一个平凡的母亲》。
少壮越剧团《辕门斩女》。
东风越剧团《十月风云》、《叶香盗印》。
青年越剧团《天门取经记》。
飞鸣越剧团《智审泥神》。
进艺越剧团《唐一岑》。
松江越剧团《枫泾暴动》。
(本次会演未评奖)
1978年11月4日至1979年1月4日,上海市文化局主办了“上海市戏曲汇报演出”,上海越剧院的《傲蕾·一兰》、《忠魂曲》、《三月春潮》等3台大戏参加。这次汇报演出未评奖。
1981年11月21日至12月25日,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、上海市文化局、上海市文联、上海市剧协等单位联合主办“上海市首届戏剧节”。越剧剧目获奖如下:
《鲁迅在广州》(上海越剧院演出)
剧本奖(纪乃咸、薛宝根编剧);
作曲奖(顾振遐、李修作曲);
乐队演奏奖;
乐师奖(司笛:陈胜东、章嗣吾);
造型奖(陈利华化装设计);
表演奖(刘觉饰鲁迅)。
《凄凉辽宫月》(上海越剧院演出)
鼓励奖;
乐队演奏奖;
乐师奖(主胡:陈新章);
道具制作奖(李其实、俞志敏、张建新道具制作);
化装设计奖(陈利华、林曼琴、黄耘瑛化装设计);
表演奖:(史济华饰赵唯一)。
《玉蜻蜓》(静安越剧团演出)
作曲奖(贺孝忠作曲);
乐队演奏奖;
表演奖(杨文蔚);
青年演员奖(周雅琴、朱祝芬)。
1983年11月22日至12月16日,上海市文化局、上海市文联、上海市剧协联合主办“上海市第二届戏剧节”,上海越剧院大型古装剧《花中君子》和《瑞云》参加。《花中君子》获纪念奖。
1986年2月23日至3月8日,上海市文化局、上海市文联、上海市剧协联合主办“上海市第三届戏剧节”,上海越剧院参加剧目获奖如下:
《第十二夜》(三团演出)
优秀演出奖;
导演奖(胡伟民导演);
布景设计奖(俞山、韩生设计);
灯光设计奖(金长烈设计);
灯具革新奖;
探索奖;
史济华获配角奖;
孙智君获新人奖。
《瓜园曲》(红楼剧团演出)
创作演出奖(陆军编剧);
导演奖(杜冶秋导演);
布景设计奖(李汝兰设计)。
1986年4月10日至23日,上海戏剧学院、上海市文化局、上海市剧协联合在沪主办“首届中国莎士比亚戏剧节”,上海越剧院的《第十二夜》参加。(该戏剧节不评奖)
1988年6月10日至14日,上海市文化局、复旦大学、上海戏剧学院、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联合在沪举办“奥尼尔戏剧节”以纪念世界文化名人、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、美国剧作家尤金·奥尼尔诞生100周年。上海越剧院特排《悲悼》片断参加。(该戏剧节不评奖)
1989年5月至10月,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、上海市文化局、上海市广播电视局、上海市电影局、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、上海市文联联合举办“1989·上海文化艺术节”。上海越剧院的《血染深宫》参加,获优秀成果奖。该剧于同年冬,赴南京参加由中央文化部主办的“中国艺术节(华东片)”演出,获得好评,1990年获中央文化部、中国剧协联合举办的第五届全国优秀剧本创作奖。
1990年5月12日至6月3日,举行了“ '90上海艺术节”。上海越剧院红楼剧团的《情洒罗山》参加艺术节的演出。
1991年6月25日至7月25日,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、上海市文化局举办“七一”现代戏展演。上海越剧院的《疯人院之恋》参加,获演出奖。
1992年5月15日至5月25日,举行了“ '92上海艺术节”。上海越剧院的《魂断铜雀台》参加艺术节的演出。
    
    
首页